2012-04-20

緬甸已然進入淘金之春 In Burma beginnt der Goldrausch

歡迎加入民主之列!緬甸治小國烹大鮮

爲什麽擁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琅琅上口的華語,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華語媒體?連茉莉花革命時期,阿拉伯世界的半島電視臺所播出的實況新聞,威信十足,讓西方世界立時全盤採納相繼報導。


反觀華語媒體,臺灣媒體只關心海島事務,逐漸趨於商業操作。大陸媒體不是黨機器的走狗,就是像《南方周末》面臨接二連三的處分罰款撤職。香港呢?原來頗有一番作爲的《亞洲周刊》就在1997年回歸大陸以後,每況愈下。到今天只能用「非常難看、極不專業」來形容。

就拿讓西方跌破眼鏡全球緊密觀察的緬甸民主改革從2011年到今天,《亞洲周刊》的相關報導既誤導事實,又曖昧地以大中帝國之姿,酸溜溜地挖苦一個東南亞小國家。

2011年12月18日《亞洲周刊》龍克廉一文〈希拉里訪昂山素姬藏玄機〉震驚緬甸單方面擱置密松大壩,竟稱之爲【那也是戲碼之一,甚至是中國也樂於配合演出的戲碼。緬甸擱置密松大壩的理由是前所未聞的「這個政府是人民選出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順應民意」,完全符合西方世界呼籲緬甸走向民主,也完全對了美國希望離間中、緬關係的味。」但真正分析起來,密松大壩固然規模可觀,也僅是中國在緬甸龐大投資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只有密松大壩有民眾抗爭的問題,於是就雀屏中選了。奈金納就明確表示,擱置密松大壩絕不至於影響中、緬關係。】典型井底之蛙的自以爲是。

2011年12月11日龍克廉竟然以〈緬甸改革是一場遊戲?〉為文,而說【緬甸傾聽民意?這是聞所未聞之事。】《亞洲周刊》不以捍衛普世價值為己任,對緬甸巧妙民主走向賦予關注,為緬甸人民未來的民主馨香禱祝;反而是一路唱衰。好像「不傾聽民意」才是主流。一個被暴警惡勢癱瘓、不期冀不幻想民主自由的大中帝國子民,看不得東南亞區域的最後一位兄弟開始治小國烹大鮮了!

就在中共政權大地震,鬥爭力垮薄熙來之際;緬甸成功地完成一次民主選舉,昂山素姬的黨派正式被選入國會。

就在《亞洲周刊》不相信東南亞這個小國家痛定思痛,鑒于茉莉花運動的教訓,迅速揚起改革旗幟的當兒;就在《亞洲周刊》漠視隔岸中共政權黑社會般的政治結構,漠然國保給人蒙上頭巾大肆抓人関人的同時;緬甸已然進入淘金之春。

2012年4月15日《法蘭克福匯報周日刊》經濟版:〈緬甸已然進入淘金之春 In Burma beginnt der Goldrausch〉作者 Christopf Hein 作了如下報導(簡要摘譯):


就在一年前緬甸將軍突然發現民主。從一片泥土之地,陡然冒出來一個名叫內比都的新首都,充斥史大林式的零交通往返的六線車道,那兒一個議會成立了。即使軍政府先行霸佔議會四分之一的席位,終究算是一個小碎步向前邁進。

而那僅僅只是個開端:晴天霹靂地,緬甸人膽敢向他們的唯一靠山:中國,說出『不』字!密松大壩工程嘎然而止,這個計劃中大壩的電力功率本該直接越過邊界供應所需。

但是,「綠衣人」為什麼似乎在一夜之間把制服給脫了?『道理很簡單』出版仰光黃頁電話簿而致富的吳覺萌說:『一千美金的百分之五是不是要比十美元的百分之十五來得更多?』而他沒有説明的是:主要由將領和他們的家人組成的緬甸精英數十年來殘酷無情地剝削人民以致富。他們早已富有到不需要繼續致力於致富。而精英的新生代注意到中國正在剝削了他們的機會,『假如一院子的人共舞,為什麼單單只與一人跳舞?』此外,越來越多的緬甸的統治者恐懼阿拉伯春天可能蔓延到他們的家門口,若是,流血將勢在必行,以鎮壓反對勢力。但是,今天東南亞將不再有任何國家願意忍受暴行,這將致使整個地區黯然無光。

更何況鄰國對緬甸有更多的要求,因為殘酷軍事獨裁政權的關鍵年2014年即將來臨,他們將成爲Asean東盟聯邦國家主席,還準備在2015年建立一個區域經濟共同體。但若這個主席竟是一群滿街淩遲毆打僧人的軍閥烏合之衆,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與之同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